血液越新鮮越好嗎?
血液是一種特殊的“藥物”,目前還沒有一種人造物質能完成全取代血液,它的唯 一來源仍然是人體,輸血在臨床上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在臨床輸血中有一種不正確的觀念是,都希望輸“新鮮血”,要求供血單位提供的血液越新鮮越好。
血液越新鮮越好嗎?這種觀念在臨床輸血治療上也同樣適用嗎?
其實,血液采集后并不能直接用于臨床,血液在采集后需要經過檢測、成分制備、入庫、發(fā)放等流程,只有檢測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臨床。而血液在檢測和制備的過程,一般需要花費兩至三天的時間。
輸注過于“新鮮”的血液會有哪些風險呢?血液在體外貯存期間是不斷衰變的,達到保存期限后,就不可使用了。但在保存期內的血液,完全可以滿足其生理功能需要,而且經過血站專用冰箱儲存的血液要比“新鮮血”好,這是因為:“新鮮血”不如貯存一段時間的血液更安全。
1.新鮮血液中抗原性較強,相較于庫存了一段時間的血液,易引起輸血反應,甚至會導致以后的輸血無效。
2.新鮮血液中含有活性淋巴細胞,會增加發(fā)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險,4℃存放3-5天之后,減少了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機率。
3.梅毒螺旋體在體外4℃保存下只能存活48-72小時,因此保存3天的血液,不會有傳染梅毒的可能。
4.輸血可傳播瘧疾,目前我國尚未把瘧疾列為血液篩選常規(guī)檢測項目,為了減少瘧疾的傳播,只是要求獻血者三年內無瘧疾病史,瘧原蟲在4℃保存2周可以滅活,因而,保存2周的血液傳播瘧疾的可能性極小。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于2015年3月發(fā)表了一項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多中心盲法隨機臨床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重癥患者輸注儲存8天以內的“新鮮血液”與按照“先進先出”原則的常規(guī)用血(儲存時間22±8.4天)相比,患者的病情轉歸并無差異。因此,我們不必擔心輸注臨近有效期的血液會對患者的病情不利。
所以血液并不是完全越新鮮越好,只要是血站提供的在保存期內合格的血液制品都是能夠滿足臨床患者的輸血需求,根據(jù)《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規(guī)定,血液出庫發(fā)放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庫存管理原則,避免因儲存過期而浪費寶貴的血液資源。
上一篇: 輸血并非越多越好
下一篇: 稀有血型排名 血型稀有度排行